1982年,经过中央的深入研究,提议廖承志担任国家副主席的职位。从多个方面分析,他的确是一位非常合适的人选,但为何最终没有由他来担任这一角色,而是换成其他人呢?
谈到廖承志,或许很多人并不十分熟悉他的名字。但如若深入了解,他的家世背景可谓非凡:其父廖仲恺和母亲何香凝,均为国民党中的重要元老。在大革命的烽火岁月中,他的父母秉持着孙中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和共产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大革命时期,廖承志选择加入了国民党,然而,随着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事件,他对国民党的做法感到愤怒而脱离该党,前往日本继续学习,最终加入了共产党。回国后,他被派往苏联进行深造,1932年再次回到祖国,进入全国总工会负责宣传工作,并于1933年正式加入红军。
展开剩余66%1934年,廖承志被任命为一方面军总政部的秘书长,跟随主力部队参与长征,与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然而在张国焘试图分裂红军的过程中,他勇敢参与斗争,结果被贴上“特务”的帽子,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经过艰苦努力,他于1936年终于得到平反并获释。
在抗日战争时期,凭借其丰富的背景和出众的能力,廖承志被指派开展统战工作,长期领导广东的革命事业,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甚至因作战被俘入狱多年。
1946年1月,经过组织的营救,廖承志重新获得自由,并被安排负责宣传工作。他的一生中有相当多的时光是在监狱中渡过的,有人统计他平均每七天就有一天是在监狱中度过的。他曾在日本被拘留三次,亦在荷兰入狱并被遣返回国,同时还经历了两次国民党的监禁。
1952年,廖承志担任统战部副部长、中央外联部副部长以及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等多项重要职务,并曾向蒋经国发公开信,希冀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谐,为国家的统一与团结做出积极贡献。
到了1980年,尽管廖承志的健康状况已经不如从前,他依然展现出乐观的态度,热情接见来访的客人,努力继续工作。尽管身边的人多次劝他好好休息,但他总是以一笑了之来回应。
1982年,经过中央对廖承志在能力、资历等各方面的考量,建议他担任国家副主席这个重要职务。自1954年起,国家主席和副主席的职位便已经设立,而1975年通过的《宪法》一度取消了这两个职务,直到1982年才重新恢复。考虑到廖承志在外交领域的丰富经验,这一提名显然是对他能力的充分肯定,尤其是国家主席和副主席象征着国家元首的形象,廖承志在外事活动中的深厚经验无疑使他成为这个职务的最佳人选。
然而,遗憾的是,经过两年的病魔斗争,廖承志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令人痛心的是,尽管即将肩负重任,他却在1983年6月不幸与世长辞。之后,中央便将该职务推荐给了乌兰夫。
发布于:天津市顺阳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